水稻種植管理——管水篇
水稻栽插后,根據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進行科學、合理的管水,是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技術環節。把握水稻整個生長期的水分管理——淺水插秧、寸水返青、淺水分蘗、苗足曬田、寸水促穗、濕潤壯籽,達到水稻早成活,早分蘗,植株生長健壯,提高植株抗性能力,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。
01
淺水插秧
水稻移栽時田面要保持一定的水層深度,可防止移栽時的倒苗和植株失水過多而發生萎蔫現象。水層的深度應根據秧苗大小靈活掌握,水的深度以栽秧后淹過植株三分之一左右為宜。

02
寸水返青
秧苗移栽活蔸后,稻田保持1~2寸深水層。同時為快速修復秧苗移栽引起的根系損傷,噴施除草劑的同時配合皓達功能肥50克/畝葉面噴施,刺激根系生長,快速返青,減輕除草劑藥害。移栽后遇低溫,則白天灌淺水,晚上灌深水層達到保溫的目的。

03
淺水分蘗
返青后,淺灌1寸左右,并適度排水露田,有利于提高土壤溫度,增加土壤通透性,健根壯體,早促分蘗。為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蘗數,縮短莖桿基節,提高抗倒伏能力,增加水稻養分積累,分蘗期噴施殺蟲殺菌劑的同時配合皓達50克/畝進行葉面噴施。

04
苗足曬田
分蘗末期控制無效分蘗,及時放水曬田(田邊開小裂口腳不沾泥為止),采取多次露田和輕曬相結合,施肥過多、稻苗生長過旺及泥腳深的田塊重曬。

05
寸水促穗
穗開始到抽穗,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時期,尤其以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對水分最為敏感。幼穗分化期要求田間最大持水量保持在90%以上,如果田間缺水受旱,不利于穎花發育。

06
濕潤壯籽
抽穗后(稻穗低頭散仔)應干濕交替灌溉(后水不見前水),泥漿管理,結合多次曬田,以提高泥溫,增加土壤通透性。

堅持水稻水分管理24字決管理水分,可以使水稻早成活、早分蘗、植株生長健壯、提高植株綜合抗性能力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。
— END —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