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_人妻精品少妇_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_欧美人妻一区二区,日韩精品第1页,欧洲色视频,亚洲天堂色图

農化服務

田間培訓與種植指導

馬鈴薯

馬鈴薯病害大全

馬鈴薯,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塊莖可供食用,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,僅次于小麥、稻谷和玉米。根據陜西省興平縣縣志的記載,16世紀時馬鈴薯已傳入中國。“馬鈴薯”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,此稱呼最早見于康熙年間的《松溪縣志食貨》。中國東北、河北稱土豆,華北稱山藥蛋,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,江浙一帶稱番芋或洋山芋,廣東稱之為薯仔,粵東一帶稱荷蘭薯,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,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“土豆”。

       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。和番茄類似馬鈴薯的病害也較為繁多,據統計超過300種,常見的造成重大危害的有十余種。

       馬鈴薯早疫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主要為害葉片,也可為害塊莖,多從下部老葉開始。

       葉片受害: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點,后擴大,呈不規則形,同心輪紋,周圍有狹窄的褪色環暈;潮濕時斑面出現黑霉;嚴重時,連合成黑色斑塊,葉片干枯脫落。

       塊莖受害:塊莖表面出現暗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、稍凹陷、病斑,邊緣明顯,病斑下薯肉組織變成褐色干腐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選種早熟耐病品種;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;選擇地勢高、土壤肥沃的地方種植;增施磷、鉀肥,提高植株長勢;合理密植,保持通風透氣;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枝,減少病源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代森錳鋅,代森鋅,苯醚甲環唑,肟菌戊唑醇,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配合皓達1000倍液葉面噴施2次,間隔7-10天。

馬鈴薯早疫病危害癥狀

       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主要為害葉片和地上部莖,塊莖未見發病。初生黃色至淺褐色圓形病斑,擴展后為黃褐色不規則斑,有的葉斑不太明顯;潮濕時,葉背現致密的灰色霉層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收獲后進行深耕;實行輪作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選擇噴灑以下藥劑:50%多菌靈+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~1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配合皓達1200倍液噴施,隔7~10天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

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危害癥狀

       馬鈴薯炭疽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嚴重時可造成部分植株壞死干枯和引起根莖腐爛。

       葉片染病:發病初期葉色變淡,頂端葉片稍反卷,后全株萎蔫變褐枯死。

       地下根部染病:從地面至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,易剝落,側根局部變褐,須很壞死,病株易拔出。

       莖部染病:生許多灰色小粒點,莖基部空腔內長很多黑色粒狀菌核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實行輪作;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;加強田間肥水管理,避免高溫高濕條件出現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可采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嘧菌酯,苯醚甲環唑,或三氯異氰尿酸配合皓達800-1000倍液葉面噴施。

初期葉片

頂端葉片反卷

       馬鈴薯晚疫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多從下部葉片葉尖或葉緣開始。

       葉片受害: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漬狀、綠褐色小斑點,邊緣有灰綠色暈環;濕度大時外緣出現—圈白霉,葉背更明顯;干燥時病部變褐干枯,如薄紙狀,質脆易裂。

       塊莖受害:表面出現黑褐色大斑塊,皮下薯肉亦呈紅褐色,逐漸擴大腐爛。葉柄受害:形成褐色條斑;潮濕時有白色霉層;嚴重時葉片萎垂、卷曲,全株黑腐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選種抗耐病品種;選擇地勢高、土壤肥沃的地方種植;增施磷、鉀肥,提高植株長勢;合理密植,保持通風透氣;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枝;建立無病留種地,或脫毒種薯,減少病源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代森鋅,代森錳鋅,烯酰嗎啉,霜脲氰,氰霜唑,唑醚菌胺或氟啶胺,可配合營液一起噴施,如皓達、皓韻等。

馬鈴薯晚疫病危害癥狀

      馬鈴薯軟腐病

      危害特征:

      主要發生在生長后期、貯藏期對薯塊為害嚴重。

      莖塊受害:初在表皮上出現水浸狀小斑,后擴大,并向內擴散,呈現多水的軟腐,腐爛組織變褐;濕度大時,表面有絮狀菌絲體,間夾小黑色球狀物。

       葉片受害:下部老葉先發病,出現不規則暗褐色病斑,濕度大時腐爛。莖受害:髓組織腐爛,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,葉片變黃。

      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栽培時加強管理,保持通風透光和降低田間濕度;避免大水漫灌;及時拔除病株,并用石灰消毒。

       收獲前5~7天停止澆水;貯藏前薯窖滅菌;選擇成熟無傷的馬鈴薯在陰涼處存放2~3天準備貯藏;貯藏期間保持通風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皓達配合三氯異氰尿酸、中生菌素、農用硫酸鏈霉素、春雷霉素葉面噴施2-3次,間隔7-10天。

     馬鈴薯軟腐病危害癥狀

        馬鈴薯干腐病

       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 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,擴大后病部出現很多皺褶,呈同心輪紋狀,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,即病菌子實體。

       后期薯塊內部變褐色,常呈空心,空腔內長滿菌絲;最后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、僵縮、干腐、變輕、變硬。剖開病薯可見空心,空腔內長滿菌絲,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,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腐,不堪食用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及時清除病株殘體;新薯入窖前將窖內清掃干凈,可用咯菌腈噴霧,并用硫磺粉熏蒸消毒;入窖時剔除病、傷、蟲咬的塊莖,并在陰涼通風處堆放3天左右,使塊莖表面水分充分蒸發,傷口愈合,再入窖;窖內保持通風。

馬鈴薯干腐病危害特征

塊莖病部橫剖面

       鈴薯瘡痂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主要侵染塊莖,塊莖染病先在表皮產生淺棕褐色的小突起,逐漸擴大,木栓化,表面粗糙,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瘡痂狀硬斑塊。病斑僅限于表皮,不深入薯內。

      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選種抗耐病品種;與非茄科蔬菜輪作5年以上;選擇地勢高、土壤肥沃的地方種植;合理密植,保持通風透氣;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枝;施用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度。

       選用無病薯塊留種,種薯用40%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2小時,浸種后再切成塊,否則容易發生藥害。

       種植馬鈴薯的地塊宜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,苗期、果實膨大期不要偏施氮肥,建議施用皓達有機水溶肥料1000倍+皓達鈣1000倍葉面噴施,遇干旱應及時澆水,做到旱能澆,澇能排。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即可減少瘡痂病的發生。

       在馬鈴薯開播時,先把肥料進行拌肥,按1000斤復合肥加皓達養分增效劑3-5斤拌勻后,再與馬鈴薯薯種一起播施。

      發病初期,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絡氨銅,農用鏈霉素,水合霉素,或噻菌銅。

 馬鈴薯瘡痂病危害癥狀

       馬鈴薯粉痂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主要為害塊莖及根部。

       塊莖發病:初期在表皮上出現針頭大的褐色小斑,有半透明暈圈,后小斑逐漸隆起、膨大,成為大小不等的“疤斑”,隨病情的發展,“疤斑”表皮破裂,反卷,皮下組織呈現橘紅色,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狀物。

    根部發病:于根的一側長出豆粒大小單生或聚生的瘤狀物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嚴格檢疫,對疫區加強封鎖,禁止外調;實行輪作;加強田間管理,高畦栽培,避免大水漫灌;增施基肥和磷鉀肥,多施石灰或草木灰;選用無病種薯,必要時可用嘧菌酯或精甲霜靈種衣劑噴種,晾干播種。

馬鈴薯粉痂病危害癥狀

塊莖病部橫剖面

       馬鈴薯黑痣病

       危害特征:

       主要為害幼芽、莖基部及塊莖。

       幼芽染病:有的出土前腐爛形成芽腐,造成缺苗。

       出土后染病:初植株下部葉片發黃,莖基形成褐色凹陷斑,病斑上或莖基部常覆有灰色菌絲層,有時莖基部及塊莖生出大小不等形狀各異、塊狀或片狀、散生或聚生的菌核。

       輕者癥狀不明顯,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頂部萎蔫,或葉片卷曲呈舟狀,心葉節間較長,有紫紅色色素出現;嚴重時,莖節腋芽產生紫紅色或綠色氣生塊莖,或地下莖基部產生許多無經濟價值的小馬鈴薯,表面散生許多黑褐色菌核。

       防治方法:

       選用無病種薯,培育無病壯苗,建立無病留種田;發病重的地區,尤其是高海拔冷涼山區,要特別注意適期播種,避免早播;一旦田間發現病株,應及時拔除,在遠離種植地塊處深埋,病穴內撒人生石灰等消毒。

       種薯處理:35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+皓達2000倍液浸種10分鐘,或用50%異菌脈0.4%溶液浸種5分鐘。

       發病初期,可采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:苯甲.丙環唑;噁霉靈,噻氟菌胺,每畝用量14~20ml配合皓達25-40g兌水40~60斤莖葉噴霧。

莖基部危害癥狀

塊莖危害癥狀

本文轉自老刀網,稍有改動,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小編。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达日县| 犍为县| 湖北省| 秦皇岛市| 乐陵市| 两当县| 清流县| 绍兴县| 漳平市| 贺兰县| 江陵县| 廊坊市| 邓州市| 历史| 多伦县| 来安县| 海阳市| 丰县| 大同县| 巴塘县| 桐柏县| 塘沽区| 大荔县| 南平市| 通渭县| 府谷县| 连江县| 鹤庆县| 宁夏| 康平县| 德格县| 江津市| 思茅市| 枝江市| 长子县| 临高县| 太仓市| 和龙市| 开远市| 禄劝| 汶上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