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
病害
早疫病

番茄早疫病又稱輪紋病,發病嚴重時引起落葉、落果和斷枝,嚴重影響產量。
發生時期:苗期、成株期均可染病
部位:主要侵害葉、莖、花、果。
癥狀:發病部位初呈針尖大的小黑點,后發展為不斷擴展的輪紋斑,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,中部現同心輪紋,褐色或黑色,濕度大時生黑色霉層。
防治方法:
1、排除田間積水,降低田間濕度。
2、及時摘除病葉、病果。
3、施足基肥,增施磷鉀肥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
4、選擇晴天上午澆水。
5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70%代森錳鋅干懸浮劑
(2)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
(3)50%滅菌丹可濕性粉劑
晚疫病

番茄晚疫病是晚熟番茄上最重要病害之一。該病發生后擴展迅速,流行性強,如遇多雨季節病害極易發生和流行。
癥狀:
1、葉片: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,初為暗綠色水浸狀不整形病斑,擴大后轉為褐色。高濕時,葉背病健部交界處長白霉。
2、莖上:病斑呈黑褐色腐敗狀,引致植株萎焉。
3、果實:染病主要發生在青果上,病斑初呈油浸狀暗綠色,后變成暗褐色至棕褐色,稍凹陷,邊緣明顯,云紋不規則,果實一般不變軟,濕度大時其上長少量白霉,迅速腐爛。
防治方法:
1、不宜與馬鈴薯、茄子連作和鄰作。
2、注意排除低洼地積水,注意防寒,發病初及時摘掉病葉,徹底清除病殘株深埋或銷毀。
3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
(2)72.2%霜霉威鹽酸鹽水劑
灰霉病

癥狀:地上部嫩莖被害呈水漬狀縊縮,繼變褐,上端向下倒折。葉片被害呈水漬狀腐敗。一般地下根部正常。無論是在莖或葉片上,被害部表面密生一層灰霉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強通風,澆水宜在上午進行,發病初期適當節制澆水,嚴防過量,防止結露。
2、發病后及時摘除病果、病葉和側枝,集中燒毀或深埋,嚴防亂扔,造成人為傳播。
3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
(2)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
(3)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配合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
臍腐病

癥狀:初在幼果臍部出現水浸狀斑,后逐漸擴大,至果實頂部凹陷,變褐,通常直徑1-2厘米,嚴重時擴展到小半個果實;病果提早變紅且多發生在一、二穗果上,同一花序上的果實幾乎同時發病。
發病原因:
1、生育期間水分供應不均或不穩定,尤其干旱時,水分供應失常,番茄葉片蒸騰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與果實進行爭奪,或被葉片奪走,特別當果實內、果臍部的水分被葉片奪走時,由于果實突然大量失水,導致其生長發育受阻,形成臍腐。
2、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和硼素,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,失去控制水分能力;或土壤中氮肥過多營養生長過旺致土壤缺鈣,果實不能及時得到鈣的補充,如果實含鈣量低于0.2%即引致發病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強田間管理,保持水分均勻供應。
2、選擇土層深厚、有機質含量高、保水能力強的土壤種植番茄。
3、增施鈣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在番茄坐果后30天內適當增施石灰或葉面噴施鈣肥。
斑枯病

番茄斑枯病發病嚴重時造成大量葉片枯死,對產量影響很大。除危害番茄外,還危害茄子、馬鈴薯等多種茄科作物和雜草。
發病時期:各生育期
癥狀:發病部位邊緣呈暗褐色,中央呈灰白色,圓形或近圓形,略凹陷的病斑,直徑在1.5-4.5mm左右,病斑上散生少量黑色小點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強栽培管理:
(1)與非茄科作物2-3年輪作。
(2)施足基肥,N、P、K合理配比,提高抗病力。
(3)適當控制澆水,及時排濕,降低溫濕度。
2、藥劑防治:噴藥: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(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猝倒病

發生時期:多發生在早春育苗床上。
癥狀:
1、爛種,播種后,在其尚未萌發或剛發芽時就遭病菌侵染,造成腐爛死亡。
2、死苗,種子萌發抽出胚莖或子葉的秧苗,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病菌侵染而死亡。
3、猝倒,秧苗出土后,真葉尚未展開前,遭病菌侵染,莖基部出現水漬暗斑,繼而繞莖擴展,逐漸縊縮呈細線狀,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撐能力而倒伏。苗床濕度大時,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,這是與立枯病的最大差異。
防治方法:
1、采用快速育苗或無土育苗法,做好苗床穴盤及棚室的消毒。加強苗床管理,看苗適時適量放風,避免低溫、高濕條件出現,不要陰雨天澆水。
2、苗期噴施皓達有機水溶肥800-1000倍液,提高抗病力。
3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72%克露可濕性粉劑
(2)72%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
(4)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
(5)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
立枯病

發生時期:剛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發病。多發生于育苗中后期。
癥狀:病苗莖基變褐,后病部收縮細縊,莖葉萎垂枯死;稍大幼苗白天萎焉,夜間恢復,當病斑繞莖一周時,幼苗逐漸枯死,但不呈猝倒狀。病部初生橢圓形暗褐色斑,具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。
防治方法:
1、栽培措施:用新土育苗。注意提高地溫,適時放風,增強光照,避免苗床高溫、高濕出現。噴施皓達有機水溶肥800-1000倍液以提高抗病力。
2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育苗時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消毒。
(2)發病初期噴藥,常用農藥有5%井岡霉素水劑,36%甲基立枯磷乳油液,36%甲基硫菌靈懸浮劑。
莖枯病

莖狀莖枯病又稱黑霉病,主要為害莖和果實,亦可為害葉和葉柄。
癥狀:莖部出現傷口易染病,病斑初呈橢圓形、褐色凹陷潰瘍狀,后沿莖向上下擴展到整株,嚴重的病部變為深褐色干腐狀并可侵入到維管束中。果實染病,初為灰白色小斑塊,后隨病斑擴大凹陷,顏色變深變暗,長出黑霉,引起果腐。
防治方法:
1、選用耐病品種。
2、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。
3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50%甲基托布津
(2)噴灑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
(3)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
漚根

癥狀:幼苗根部呈褐色腐爛,不發新根,地上部葉片色澤較淡或萎蔫,生育緩慢,病苗容易拔起。
防治方法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若苗床已發現少數病苗,在拔除病苗后,可選用: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2.2%普力克水劑,隔5-10天噴灑1次,防治1-2次。若苗床濕度較大,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細火土加以調節。
裂果和日灼

癥狀:
1、放射狀裂果:以果蒂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狀深裂,始于果實綠熟期,果蒂附近產生微細的條紋開裂,轉色前2-3天裂痕明顯。
2、環狀裂果:以果蒂為圓心,呈現環狀淺裂,多在果實成熟前出現。
3、條紋裂果:在頂花痕部,呈現不規則條狀開裂。
發病規律:
1、裂果:在果實發育后期或轉色期遇夏季高溫、烈日、干旱和暴雨等情況,果皮的生長與果肉組織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時,膨壓增大,則出現裂果。特別是陣雨或暴雨,導致根系生理機能障礙及硼的吸收運轉受到妨礙,都會產生裂果。
2、日灼:多因果實膨大期,天氣干旱,土壤缺水,處在發育前期或轉色期以前的果實,受強烈日光照射,致果皮溫度上升,蒸發消耗水分增多,果面溫度過高 而灼傷。一般在果實的向陽面易發生日灼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強栽培管理:
(1)采用高畦、地膜栽培,做好田間排水、降低溫度,栽培時不宜過密。
(2)施足基肥,增施磷鉀肥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
2、藥劑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70%代森錳鋅干懸浮劑
(2)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
(3)50%滅菌丹可濕性粉劑
蟲害
金針蟲

番茄移栽到大田后,幼蟲會鉆進番茄根莖部,致使番茄苗死亡。
防治方法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1、結合深秋或初冬翻耕,使越冬幼蟲暴露在地面凍死、風干或被鳥吃掉,同時,結合翻地抬蟲,減少蟲源。
2、用高效氯氰菊酯灌根,可有效殺死金針蟲幼蟲。
地老虎、黑蟋蟀

防治方法:
1、秋耕冬灌。利用秋季深翻、冬季灌水,使地表結冰,害蟲難于越冬
2、鏟埂除蛹,4月中旬幼蟲化蛹期,在田埂渠邊地頭等處,用鐵銑翻挖5-7cm 深,將蛹鏟死或者翻出來拍死。
3、對于成蟲,采用毒餌誘殺:用90%晶體敵百蟲500 克加水3-5公斤噴在50公斤炒香的棉籽餅或麥麩上,傍晚在田埂、渠邊、地頭林帶放置毒餌盤,每畝使用毒餌2~3公斤。
注意:毒餌盤要求扁平,以便害蟲爬上去進食,若沒有也可放在塑料紙。
棉鈴蟲

防治方法:
1、農業防治:冬前翻耕土地,澆水淹地,減少越冬蟲源。根據蟲情測報,在棉鈴蟲產卵盛期,結合整枝,摘除蟲卵燒毀。3齡后幼蟲蛀入果內,噴藥無效,此時可用泥封堵蛀孔。
2、物理防治:用黑光燈、楊柳枝誘殺成蟲。
3、化學防治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(1)50%辛硫磷乳油
(2)20%多滅威
(3)4.5%高效氯氰菊酯
蚜蟲、紅蜘蛛

防治方法:(以下藥劑僅供參考,請按使用說明使用或詢問當地經銷商)
1、用25%高效氯氰菊酯噴霧防治。
2、用25%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溶液進行噴施防治。
注:皓達水溶肥料同其他藥劑混用時,建議二次稀釋后使用;不建議與強酸、強堿性藥劑混用。
本文僅供參考,請結合實際情況使用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