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小麥的栽培管理方法
冬小麥主要分布在天氣稍暖的地方,播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,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。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,以北大體為春小麥,以南則為冬小麥。我國以冬小麥為主。我國冬小麥主要有兩個產區:北方產區和南方產區。
北方冬小麥區,主要分布在秦嶺、淮河以北,長城以南,這里冬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%左右。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山西諸省區;南方冬小麥區,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,這里是我國水稻主產區,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復種指數,增加糧食產量。其特點是商品率高。主產區集中在江蘇、四川、安徽、湖北各省。
一、冬小麥的播前準備:
1、建議輪作:為了避免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,建議輪作。前茬最好為油菜、綠肥和豆科作物等;
2、播前翻地:小麥播種前,應提前翻地整地、去除雜草。整地質量要求達到“齊、平、松、碎、凈、墑”六字標準。
3、選用良種:選擇適合該區域生長的小麥品種,并精選種子,要求種子的純度98%、凈度98%、發芽率90%以上;并去除雜質。
4、種子處理:播種前可選用皓達水溶肥料和種衣劑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。可減少小麥整個生育周期中的各種病害,特別是赤霉病等,同時又可以使小麥根系發達、長勢旺盛。
二、播種:
適當的播種時期是小麥豐收的重要環節之一,若過早:在越冬前小麥長勢過旺,養分積累的少,易受凍害,還易誘發病蟲害;若播得過晚,冬前苗弱,不利于安全越冬,影響來年產量的提高。一般播種深度在4-5厘米左右。播種時不建議把種子和肥料一起混合施入,最好能分開施入。播種時要求播行筆直、深度均勻、不重不漏、覆土良好、鎮壓到位。若是條件允許播種后應及時開溝灌水,保證墑情和出苗率。
有句農諺:三追不如一底,年外不如年里。說的的就是基肥的重要性,基肥要施足,同時也要施好,指的是要施用新型高科技的肥料。如:使用皓達養分增效劑對小麥的基肥進行拌肥處理后施入,不僅可以活化土壤,減少養分固定或流失,改良土壤結構,維持營養均衡,減輕污染,而且可以在普通底肥的基礎上分解生成豐富的微量元素,提高抗逆的同時,保證幼苗早發、壯桿、增加冬前有效分蘗的數量。
三、苗后管理
(一)苗期至拔節前期管理
1、適時壓青苗:根據小麥田間長勢,適時壓青苗,可提高越冬前小麥的分蘗數、確保畝收獲穗數。但是,長勢較差的小麥就無需壓青苗。
2、及時灌水:冬小麥返青后一般在4月15日左右灌水,并葉面追施稀釋1200-1800倍的皓達水溶肥料和適量尿素,可提高小麥的光合作用。
3、化學除草:在小麥起身后到拔節前,約3-5葉期,麥田若有雙子葉雜草,可用2.4D丁酯或20%二甲四氯進行噴霧除草。對有野燕麥危害的條田,在野燕麥三葉一心到拔節前,可用6.9%驃馬乳油進行葉面噴霧。建議驃馬在噴施完2.4D丁酯或20%二甲四氯后3天左右再噴施。
(二)拔節至抽穗期管理
1、及時灌施孕穗水:孕穗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,需水敏感,麥田受旱會影響小花分化和花而不實。因此在孕穗時及時灌水,結合葉面噴施1200-1800倍的皓達水溶肥料、磷酸二氫鉀和殺菌劑,保障孕穗時對養分的需求、并可促進植株生理功能,減輕干熱風危害,使小麥提早抽穗揚花,增加粒數和粒重。還可以預防小麥苗期病害,如銹病等。
2、防治病蟲害:小麥挑旗時,注意觀察小麥蚜蟲、薊馬等害蟲的出現,提早葉面噴施內吸性的殺蟲劑,預防蟲害發生。同時,該時期應對小麥的赤霉病、白粉病等進行防治,最好選用內吸性的殺菌劑,如咪錳多菌靈、粉銹寧等。
(三)抽穗至成熟期管理
1、保證墑情:小麥揚花灌漿期,對水分需求敏感,缺水易造成小麥授粉不均、籽粒不飽滿。如果此時天氣多雨、墑情良好,就不需要灌水,以免后期倒伏。
2、噴施葉面肥:抽穗期噴施1200-1800倍的皓達水溶肥料和磷酸二氫鉀等,提高葉片光合作用,防止倒伏和葉片早衰;保花增粒,促進灌漿,增加粒重。
(四)適期收獲
小麥機械收獲在黃熟期進行。割曬后10天左右,曬至水分含量達標后即可脫粒裝袋。
小麥葉面噴施皓達水溶肥料效果圖




